艺术分类
联系我们
Contact us
联系电话
020-81368256
工厂地址:广州市越秀区人民北路871号
发布时间:2022/8/22 20:35:19
创作心得:
老可墨语
柯江
之一:彩墨飞舞
墨有七法九法之分,亦有墨分五色六彩之说,然破墨最难掌控,谓之水破墨、墨破水,墨破色、色破墨,水破色、色破水;水墨色同时错破,其暗含相生相克、相分相渗、相破相融之理,须终年研习方可小得。破或泼墨成功之作,能澹中见浓,浓中见澹。澹墨不渍不糊不死,沉着而透亮;浓墨不脏不枯不僵,古厚而鲜活。破墨佳作润泽湿嫩,彩墨飞舞,气韵流芳,其笔墨纸水之技法,久习亦可获得,然其画作物象景象意象则难以重复。
之二:宋元笔意
宋元笔意有三:
一曰用笔。笔如拗铁,力能扛鼎,浑厚华滋,有如空中直落,墨花飞舞,知其轻重,长短粗细,虚白积黑,营造画境,脱俗深远,观之遐思。用笔最讲骨力骨气骨法,其笔法练之运转自若,得心应手,乐感自然,心随笔运,取像不惑,其作必意态纵横,趣味盎然,养眼提神,气清悦心。
二曰意境。有曰:诗以山川为境,山川亦以诗为境。造化自然,此实境也。因心造境,以手运心,此虚境也。虚而为实,乃笔墨之境。画有三境,即物境、情境、意境。画作若欲取得高境,首须情景统一,其次情景坦真,再者真景物真感情真表达。可为谓意达纯真,意存高远,空灵自然,蕴藏文韵。
三曰三远。山有三远:自山下而仰山巅,谓之高远;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面对山景,仰山巅、窥山后、望山远,使观者视线流动、起伏转折,由高转深,由深转近,构成空间与时间切割之节奏律动,谓之活画。一望三重山,再看几十里,云水相接,草木亭帆,鸟语花香,人可往来,可谓山有来龙水有去脉,拽杖拾步可游,是一幅真性情写下之真山水。
之三:净静二境
宋元明清绘画神品,皆有极高的艺术造境,此造境为二字诀:静、净。营造静净之境乃须静净之心境与修性。
静:造静逸之境,气象静逸安然、不浮不躁,静墨释然。营造此境,须常年修习,累积功力与心性,激发其创造力。
净:乃笔墨干净。得此境须掌中国绘画技巧与艺术功力,熟用24皴法、18笔法、9种墨法,并对笔墨纸水之间关系运用自然,其画作层次分明,透彻清见,笔墨酣畅淋漓,干净鲜活。
之四:废纸三千
自古书画习者需经废纸三千之径。余今解废纸三千乃是:精读大师佳作三千幅,对照大师精品临池三千幅,赠送师友三千幅,再师造化悟化心得后,创作三千幅,选其精品三二留传足矣。此三千乃是虚指。文化艺术重在传播,艺者最高境界乃是遵循此道,传承、变通、创作、再传播。
名家评论:
柯江的人与画
毛贵民
柯江兄是我多年的老朋友,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后期相识至今,已经近三十年了。昨天,这位老朋友忽然对我说,他的画作要在报纸上出专版了,想让我写点文字。我听了,一则以喜,一则以惧。喜的是,他老兄多年耕耘,终见成果。惧的是,他的画就这样公诸于世,任人评说,真是很大的冒险。因为,现在社会上差不多都是以价之高低来论画之优劣的。看来,我得谈谈他的人和画,这是老朋友的道义。
柯江兄生于20世纪50年代,16岁下乡,18岁扛枪,有着蹉跎而峥嵘的青年时代。正是在到江苏北部贫困地区下乡的艰苦日子里,他喜爱上了阅读。他想尽方法,找来少的可怜的书籍,无论天文、地理、小说、史论······也无论是缺头少尾、断简残编·····他油灯下、灶台前,偷光借火,逢书必看,简直就是一个贪婪的“杂食动物”,拼命的咀嚼、反刍、吸收·····有点狼吞虎咽,也必然消化不良。这种因为命运而生成的学习方法,使得他具有了比同年龄段的人多出一筹的知识,也使得他所获取的知识缺乏基础性和系统性。在有些方面,他的知识堪称专家,但在另一些方面,却有着知识的盲点,甚至是盲区。
这种知识结构上的偏颇,只是柯江兄身上才有的独特现象吗?不 是,这是在那个时代成长起来的一代人身上都有的共象。追忆似水流年,我们全是这样。可以断言,这是时代、命运、生活的使然。前些年,我看到一些回忆那个时代的文章,有人提出:“青春无悔”的口号,我觉得真是咄咄怪事!能无悔吗?当然有悔!如果那个时代大学没有停办,如果我们上完高中就能够上大学,如果·····可是,有人又说:“历史不能假设”!真让人欲哭无泪!
所幸柯江兄还有一个赖以成功的秘诀:勤奋。正如古人所说,勤能补拙,勤奋弥补了他知识结构上的缺陷。他是我少见的勤奋者,我有一次对他的女儿说,以后你想写你爹,就写他像个蜜蜂。是的,我看到他干事,立刻就想起秦牧的散文《槐花蜜》中所描写的蜜蜂。这就是他在我心目中的形象。有一段时间,我们在一起创作电视剧,他竟然像军队一样安排作息,几点起床,几点工作,几点吃饭,几点·····执行的非常严格。有时候我起不来,他就先打开窗帘,替我泡好茶,再把我的电脑也打开,然后――静候,让我产生压力,自觉起床干活,简直把我逼疯了。
勤奋使他有了比上帝安排的时间还要多的时间,所谓“挤出来的时间”,而这些在相对时间段中比别人显得多出来的时间,让他有精力去涉足多个艺术领域。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他是以第五代诗人面貌出现在文坛上的,他的名字在一些诗刊中,常常与北岛、舒婷、海子、顾城、韩东、江河……排在一起。而当时,他在南京的一个区做文化馆长,其实有着繁忙的群众文化工作事务。有一次他跟我说起怎样调和两个闹矛盾的工作人员,说得绘声绘色,像一篇小说。其实,我非常清楚,让两个文化人重归于好,要花多少时间和精力。还有一次,晚上,我到文化馆去找他玩,他正站在舞厅门口收票。来了几个衣着打扮一看就是“邪头”的青少年,他与他们协商,让他们不要生事捣乱。劝了又劝,说了又说,用了好几个小时·····此刻,他并不像一个参加过中越边境自卫反击战的英雄好汉,倒像是一个絮絮叨叨的邻家大叔。还有一次,他的女儿跟我说,自己小时候是在爸爸的笔声中入睡的。原来,柯江兄在孩子小的时候,常常坐在孩子床边的小板凳上,一边看着孩子入睡,一边写作,一直写过午夜。
他的为人,最大的特点是古道热肠,帮助朋友与他的好酒一样,成了他不可或缺的生活内容。某一日,他会突然打电话给你,不是请你喝酒,就是请你出力,帮助一下他的朋友。有时候,你在大街上遇到他,他也一定是在为朋友的事奔走。你应了他的约吧,那酒席也往往是“鸿门宴”,几杯酒下肚,他定会说起朋友所托。被他帮助过的朋友,没听说谁给过他什么报酬、报答,有的因为他的帮助,至今已经名成功就,离他渐行渐远。但他依然故我。因而,他曾经有一个外号:柯大侠。这个外号在朋友圈中很是响亮的。
工作的杂乱、繁忙,他好交友的个性等等,占据了他很多时间,他就是在这样杂乱而繁忙中,漫游诗境,写出了不少好诗来的。
后来,他写话剧,写小说,写电视剧,样样都搞得像模像样,话剧得奖,长篇出版,电视剧播映。与此同时,他上大学、做编辑、当机关干部······他升任了省级机关的处级干部;他结婚、养家、育女·····他的女儿参加2005年高考,考得江苏省文科第一名,他光荣地成了“状元爹”······
正是有了这种蜜蜂精神,他才会在这样的十几年、二十年中,在创作上、在生活中取得如此值得称道的成绩。这些成绩常常让我和朋友们惊讶。徐悲鸿有一方图章,经常盖在他的画作上:悲鸿生命。我想柯江兄这些成绩也都是他生命中流失不再的时间换来的。
柯江兄怎么画起画来?有好多朋友这么问我。也许因为我与他走得更近一些,人们想当然认为我应该了解。其实,我并不知道他真实的想法,只是猜测。他在部队时做过放映员、宣传文化干事,写过大字、涮过标语,学过素描、画过水粉、刻过版画,画过幻灯片,还参加过工程兵兵种的美术创作培训班。回到地方后,在文化馆工作,经常不停地写个大字,画个电影海报。当馆长期间,还经常办办文学与美术方面的培训班,连林散之、萧闲、亚明、陈大羽、陈白尘、张弦、高晓声等这样的大师与名家都去授过课、开过讲座。他那个馆里后来走出了好几位画家、作家和美学理论家。可以想见,大师和名家们给他们的营养与影响。我想,这些,也许就是栽种在他内心深处的艺术种子,遇到适当的阳光、空气就会生长。而成长起来的苗和结成的果,一定会超越种子的。所以,我猜测,他一直有超越自我的想法,灵魂超越肉体,精神超越物质,理想超越现实!这种超越自我的情感浓度,决定了他在不同艺术领域里跋涉,企图以不同的艺术门类的成绩,印证自我的价值和人生的快乐。
这种印证是很艰苦的。我觉得,从事创作,有通才,有专才。通才能够耍弄十八般武器,专才能够在一个地方打出井水。但另一方面,通才又常常失之于不深,而专才又往往困于不阔。这每一个艺术领域里的“不深”都是柯江兄必然遇到而又必须克服的阻碍,而每克服一个阻碍才能向“印证”前进一分。茫茫征途,何以为终?这不能自欺,也不能欺人,我和他不止一次地谈过,艺术的追求没有终点!对于柯江兄来说,明乎此,却仍然执着以行,真令人想起一种宗教情感式的“自虐”。对于我,亦从极大的绝望看出更大的希望来!
因而,柯江兄与我在一起谈论书画时,会时时提起这“不深”以自醒。所以,近几年他在书画上下的功夫,一言以蔽之:“往深里钻”。
我们知道,一个好的画家,首先要有较高的审美能力。要能够分辨出什么是好的,什么是差的,什么是美的,什么是丑的。而一定的审美能力恰恰来自于阅读。阅读的面越广,对于审美能力的提高越有帮助。正是读书的杂食习惯,养成了柯江兄较高的审美能力。但是他还是不满足,他还要“往深里钻”,他阅读各方面的书籍,更倾力于美术专著。他采用做笔记、向别人解说,以增加自己的记忆、与别人讨论,吸收别人不同的见解等等方法,不断丰厚着自己的知识,并以此为基础,不断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
然而,不管你是多么大的理论家,在创作时,你都可能会“眼高手底”。因此,一个好的画家还必须不断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中国画造型能力来自于两个源泉,一个是临摹前人的作品,一个是“师造化”,向大自然学习。柯江兄就在这两个方面开掘,以提高自己的艺术表达能力。他购来很多美术类书籍,巨然、黄公望、石涛、弘仁、黄宾鸿、齐白石、钱松岩等画集堆在地上有一丈多高,他甚至请尹石兄从浙江代购一套早已买不到的《潘天寿画集》。他细读这些书籍画册,观摩他们,揣摩他们、体味他们、临摹他们,在他们的构图、笔法、墨法、皴法、意境,包括题款印章·····等等方面汲取营养,意图“观千剑而后识器”。他走到大自然中,观察、学习。有一次,我们到四川去采写援建灾区重建的江苏队伍的事迹,他看到那里的山川景物,兴奋地说:“我找到了李可染的墨法与意境了!”他立即把这一景象拍了下来。还有一次,我们在连云港云台山采风,他忽然兴奋地指着岩石缝中长出的草说:“看看,潘天寿岩石与草的画法就是出于这里啊!”然后,赶紧把这一景象拍了下来。
他不断的学习,不断的实践,挂在他嘴边上的常常是这样两句话:“从事百工,皆有法度”和“废纸三千!”前一句是我买了一个旧闲章上的话,这个闲章我送给了他。后一句是古人说的,形容画家的艰苦追求。柯江兄现在越来越重视画画的法度了,时常用前一句提醒自己。这后一句,我不知道他有没有画这么多的草稿,只知道他不停的送人画作。有时候,我不太厚道的想:也许他画的太多,家里放不下了吧。
在不断学习和实践中,他渐渐地形成了自己的画风。我总结了一下,是一种细笔工笔似的写意山水,不知道准确与否。反正他的画,远山淡淡,有水墨的湿晕,显现出墨分五色的意味。近山历历,有的是用细笔线条切割而成的,有的是用“披麻、解索、折带、牛毛、雨点”等皴法,有的则用勾勒积墨点染而成的,都是很自然的几何图案,有着岩石自然的肌理和质感。树木点点,亭台落落,可以看出宋元人的笔意,清四僧的画境。可谓:山有来龙水有去脉,一看三重山,再看几十里。悬瀑飞泉,知白守黑,“活泼泼”的从巅而降,仿佛有迸溅之声和相随的凉意······
柯江兄的画越画越好了,因而,不断的有人来向我打听,他的画多少钱一平尺?每逢这个问题,我竟真的无言以对。好几次我想说点别的什么,却看到问我的人一脸虔诚,只好欲说还休。其实,我最想告诉人们的是:当社会的各种声音只剩下市场的声音时,艺术就沦落为低俗的消费品了,这时,艺术就死了!我想,市场的声音越喧嚣,人类就越是需要充满想像、洋溢情感、带领精神飞翔的艺术品!我多么希望有更多的人,从更多的方面,而不是仅仅从市场价位上理解我的老朋友的画作啊!
最近,柯江兄常常与我谈起退休后的生活,他多次表示,退休后,要到世界各地走走转转,进一步打开视野,“往深里钻!”我想,如果能够做到,他的画一定会更好。
在他第一次送给我画作时,我填了一首词给他。词曰:
满纸云烟读愈精,
磨薄铁砚事初成。
起人拽杖青山意,
纵我吹笛赤壁情。
汲古翰,
采今形。
百川归海自浊清。
暗约矮凳十年冷,
敢向毫端托姓名!
词后有小注云:昨日得观柯兄山水画,适皖农兄招饮,酒后有赋,今稍绳之,竟成鹧鸪天一首。二零一一年十一月五日。
这是我对他的酬谢,也是我对他的期待!
附作品选登:
联系电话:020-81368256 粤ICP备19066410号-1 联系邮箱 : nsj168@yeah.net 联系地址:广州市越秀区人民北路871号
版权所有:广州新世纪艺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