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分类
联系我们
Contact us
联系电话
020-81368256
工厂地址:广州市越秀区人民北路871号
发布时间:2024/2/6 14:49:42
最美的路是回家的路,最深的情是故乡的情。流年春节到来的时候,家乡里那种浓酽的年味,令我萦绕在心头,久久不能忘怀,成了我一种挥之不去的乡愁。
黄炸肉香
冬日匆匆过,转眼又迎春。随着每年春节将至的时候,我家乡的人们便纷纷开始在自家的灶台上炸着黄炸肉,备好年货,迎接着新春佳节的到来。就这样,伴随着酥脆黄炸肉香味的飘溢,家乡的年味就日渐浓烈起来了。
黄炸肉,在我家乡人们每一个家庭每一年团年饭的餐桌上来讲,都是十分常见的一种美食。这种炸酥肉,不但制作工艺比较简单,而且还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及脂肪、碳水化合物、钙、磷、铁等成分。同时在过年的期间,一家人把这种油炸食物端上餐桌,不但有“存财”的寓意,代表着在新的一年里,财运亨通,富贵吉祥;而且每一个家庭都希望每一个成员吃上这种油炸食物可以驱邪避灾,在新的一年里都能够万事顺利!
在我的家乡,虽说人们制作黄炸肉比较简单,但还是要掌握有一定的技术。譬如大家把五花肉洗干净去掉肉皮,在砧板上切成长方条条,放进用水、鸡蛋、姜末与面粉或糯米粉或红薯淀粉调好的黏性浆糊糊里,顺着一个搅拌一会后,拿到油锅炸时,就要把握好火候,让酥肉炸出金黄色来时,就要立刻拿漏勺捞起,倒入盆子里。要不然,炸老了,就会变黑,吃起来口感就不会香甜酥脆。
清代慈禧有诗云:“世间爹妈情最真,泪血溶入儿女身。殚竭心力终为子,可怜天下父母心!”毋庸置疑,人世间最真挚的感情就是父母的爱。父母一生的愿望就是为了让孩子过得好。在我年少的时候,每年的年关一到,母亲都要在家里忙碌着炸薯片、拍甜酒、炒花生、打磁粑等,特别是父亲,总要来回走几十里乡路,从镇上买回面粉、猪肉等,给家里炸酥肉、炸肉丸、做蛋卷等。可以说,我从孩童时代起,每年过年都是享用着包裹着父母深爱的年货美味而长大成人的。
至今,在我的脑海中,还不断闪现着儿时每年过年前母亲用洗净的沙子放入锅里一起炒红薯片,父亲系上围兜,手拿漏勺炸黄炸肉的情景。尤其在我的记忆深处,难以忘怀的是,每年父母炒红薯片和炸黄炸肉时,嘴馋的我都会围着灶台转来转去,每每这时,父母见状就会从锅里捞出一点红薯片黄炸肉什么的,装进一只碗里冷却,叫我尝尝味。
实实在在地说,过年期间,有父母爱着的孩子,过得有多么的温馨与幸福啊!有父母备年货的孩子,感到年味有多么的浓烈与醉人啊!
炸肉丸香
小的时候,我就知道,每年春节即将来临,家乡的人民备年货,就有炸肉丸子的习俗。
可以说,这种外酥内嫩、口齿留香的炸肉丸子,在我家乡人民的心目中,寓意着办事圆满,家团圆的美好,是家乡人民每年过年前必备的一种年货,也是我家乡年味浓郁的一种佳肴!
孩童时代,每年一度的春节开始向我们走来的时候,我家乡的农村,就会出现一种千家万户的人们,打糍粑、炸肉丸的场面。
在我的家乡,炸肉丸简单做法是:先用大葱与生姜放进碗内,倒入热水浸泡半个小时左右,再将葱姜过滤出来留下葱姜水备用,然后将适量的淀粉倒进碗里,加水调成水淀粉,之后把猪肉切成块块。猪肉选七八分瘦的,这样炸出来的肉丸香而不腻,瘦而不柴,寸寸入味,口口留香。
值特别得一提的是,接下来炸肉丸的步骤就应该这样进行了:把切好的猪肉块块,先放进碗内,倒入清水,浸泡约一个小时,泡出血水,然后再把泡好的肉块放入绞肉机中,绞成有黏性,但还有小颗粒的状态,这样吃起来口感才能更香,味更美。
我家乡在炸肉丸的过程中,除了配上事先备好的葱姜水和水淀粉等佐料外,还要在绞好的肉馅里加上适量的食盐、生柚、蚝油、鸡蛋和馒头渣等配料,用手指或筷子顺着一个方向,进行搅拌,搅拌十分钟左右,再用虎口挤出肉丸子,拿铁勺子依次切入油锅中炸熟。加了馒头渣的肉丸子,吃起来口感蓬松,富有弹性。
记得在我年少的时节,科技还不够发达,我们家里没有绞肉机,父亲母亲每逢春节将至,都是把猪肉洗干净,放在砧板上切成一小块一小块的,再剁成肉沫,装入盆里,加上配料,搅拌均匀以后,继而用手拿捏出肉丸之后,随后又用瓷调羹刮下一颗一颗的投入烧滚的油锅中,进行翻炸。待肉丸炸熟以后,父母才用漏瓢将肉丸子一瓢一瓢的捞起,倒入脸盆内。
肉丸的外皮炸得金黄酥脆,内里的肉馅令人回味无穷。如今,在我家乡的农村青树嘴填,炸肉丸既是农家饱含年味的一种年货,又是农家发家致富的一种美食。
这些年来,扶贫工作队和乡村振兴工队相继进入我老家的村庄以后,每年从进入农历的腊月开始,都鼓励与扶助千家万户农民进行猪肉深加工,开展炸肉丸子的生产,然后再将炸肉丸子真空包装起来,运往城里的市场销售。这样一来,既增强了城市乡村的年味,又增加了我老家农村的收入,使乡亲们走上了脱贫致富奔小康之路。
腊鱼留香
冬至过后,流年里的年味,在乡村农人们干塘捞鱼的喜悦和鱼儿欢跳的丰收中,已款款地向我们走来,随之,农家腌制腊鱼的香味就开始飘逸起来。
每年的冬天,只要进入农历的腊月,尤其是冬至过后,在我家乡的农村中,千家万户的农家,就会开始干塘捞鱼、打糍粑、炸肉丸和灌香肠等劳作,准备年货过大年。
这是中国农村一种传统的习俗,也是我家乡农人一种挥之不去进入骨髓的乡俗。
记得在我年少的时候,由于那时节的农村,是搞大集体,每年冬至过后,进入农历的腊月,家乡的父老乡亲,大都会带上戽斗、脸盆、提桶等农具,跑到乡野的沟渠湖汊里,用耙头铁锹构筑泥坝,围水干塘捞鱼,备制腊鱼做为过春节的年货。
在我的家乡,人们普遍都有一种传统美好的思想,那就是希望在每年过年的团年饭上都要用鱼做一种的菜肴。大家认为,每家人的年饭上只要吃上鱼,就预示着一家人有吃有剩,年年有余。
不知哪位哲人说过: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人只要有了美好的思想,就会设法让其变成美好的现实。这些年来,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思想的引领下,我家乡众多的农户,在驻村工作队的帮扶下,因地制宜,纷纷根据自家责任田地势低洼,水源充足的优势,大力发展稻鱼、稻虾和莲藕鱼共生产业,助力乡村振兴与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
至今为止,我老家的村子里已有上千户农家,发展了稻鱼、稻虾及莲藕鱼共生产业。每年的腊月一到,农人们就会在产业基地上干塘捞鱼,把鱼捞起来以后,有的就会运送给城里的市场,销售给城里人腌制腊鱼做年货,有的就会做为订单农产品,定点销售给县内一家食品有限公司,制作成中国驰名商标“渔家姑娘”的鱼罐头美味等系列产品,远销国内外。
可以说,在我老家的农村每年冬至一过,进入农历腊月以后干塘捞起来的鱼,不仅成为了我家乡人民过年的年货,还给已经即将临近的春节增加了年味,尤为重要的是它还成为了我老家农村的一种致富美食。
就拿我老家农村的二哥来说,十几年前,他一家承包了村里一个抛荒的鱼塘,过往养鱼年年亏本,这些年来在驻村帮扶工作队的大力扶持与科学技术指导下,由过往的亏本,变为了年年盈利。据二哥说,如今,他一家在每年春节的前夕,仅干塘捞鱼这一项,就可获纯收入二十余万元。这样一来,我二哥一家便脱贫致富奔向了小康之路。
毫不夸张地说,我家乡的农村,每年年关,干塘捞鱼,既带来了浓郁的年味,又欢喜了勤劳的乡亲,也沉醉了振兴的乡村,更留下了我扯不断的乡愁!
膀子肉香
在我的家乡,有一种特色的美味,那就是猪蹄膀子。这种猪蹄膀子,除了在我家乡的红白喜事中,作为一种较为普遍的酒席用菜外,逢年过节,人们都会端上餐桌享用,尤其是在团年饭上,一家人常常会把它当作一种缺一不可的美食摆上餐桌。
有道是:民以食为天,食以味为先,味以香为鲜。在我的家乡老家,每到春节来临的时节,猪蹄膀子肉之所以成为餐桌上一种不可缺少的美食,主要是我老家乡亲们那种软嫩入味的膀子做法和猪蹄膀子入火锅以后那种飘逸的香味,惹得大家垂涎欲滴,吃了还想吃。
其实,在我的家乡,乡亲们做传统猪蹄膀子肉的方法很简单,那就是先割一大块猪大腿肉,烫去细毛,放在清水中,清理干净,然后放进开水煮至六成熟,捞起,沥干汤汁,再抹上事先准备好的甜酒或用酱油上酱两遍,放入七成油温的油锅中酥炸,炸成金黄色出锅,投入到刚煮熟的汤锅中烫至肉皮起泡后出锅,然后配上黑豆鼓,再次抹上甜酒,抹上盐,抹上辣椒汁,酱油,放进蒸莴里隔水把膀肉蒸熟蒸香,用筷子能戳进皮肉就可以了。
父母健在的时候,走出乡村,栖身城市的我,每年过年过节,我都会携妻带女地回到乡下老家,和他们一起团聚,吃上他们亲手做好的圆膀子肉。我清楚地记得,在流年的春节里,父母做的膀子菜除了有热气腾腾,飘香四溢的火锅膀子外,还有肥而不腻,味道鲜美的凉拌卤膀肉。
老家的堂兄告诉我,这些年来,他们村里有不少的村民,在每年的冬季,瞄准市场,做出一些传统的猪蹄膀子菜,送往城里的菜市场进行贩卖,都已发家致富。用堂兄的话说,猪蹄膀子,已经成了我家乡人民的“致富膀子”!
在我老家的农村是这样,在小舅子居住的县城里也是如此。二十多年前,我的小舅子从县肉食公司下岗以后,师承我岳父岳母做膀子肉的传统技术,在菜市场上租了一个摊位,起早贪黑地做起了膀子菜、卤菜和麻辣菜等系列美味的生意。天道酬勤,地道酬善,人道酬诚,商道酬善。在他自强不息的追求下,小舅子每年做菜生意的收入相当可观,单说做膀子肉买卖这一项收入,每年冬季这段时间,就获纯利好几万元。
可以说,家乡的膀子肉,已经成为了我一生中口齿留香,回味无穷的美味佳肴,更是我一生中挥之不去,难以割舍的烟火情怀!
甜酒醇香
年少的时候,每年腊八节一过,母亲就开忙碌起来:除了在厨房的土灶上空,吊着钩子,挂着鱼肉,熏制腊鱼腊肉外,还要淘米蒸饭,酿制醇香的甜酒。
在我的家乡湘北农村,酿制甜酒,称呼为“拍甜酒”。最早的几年里,农村搞集体,生产队里的生产结构单一,种植的稻谷大都是粘谷。母亲那几年过年时节,都是用粘米拍甜酒,后来,农村进行了分田到户,农人们便开始“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了,我家也趁机调整产业结构,种上了糯稻,从此,每年跨过腊八节的门坎,母亲就会拿来一口大木甑,把淘洗干净的米粒,放入筲箕或箩筐内滤干,再倒入木甑里,蒸出满满的一甑糯米饭,用来打糍粑、拍甜酒。
母亲每年过年拍甜酒之前,她都要去小镇上,找到配制甜酒药子,且拍出的甜酒又非常甘甜醇香的人家,买上几颗回家,开始了她酿制过年甜酒的习惯流程。
年年过年,年年拍甜酒。母亲乐此而不疲。其实,我母亲酿制甜酒的方法很简单。每次拍甜酒,她就会拿来一两只脸盆,将蒸好的米饭装进里面,尔后将事先碾碎的甜酒药子,撒到盆内的米饭上,边拌边撒,直到她认为甜酒药子拌均匀了,才将盆内的米饭拍平拍紧,再在盆内米饭上的中心位置,用一只手并齐手指,插上一个嘴唇似的口子之后,再在盆子上面蒙上一层薄膜,盖上一件厚厚的棉袄,藏进家里的背风处发酵,个把星期时间过去,甜酒就会酿制而成,可以出窝,端出来吃了。
母亲酿制甜酒掌握了一定的技术,拌撒的甜酒药子,均匀到位,分量准确,恰如其分,且密封发酵的温度和时间,也把握得十分精准。每年过年的时节,母亲拍出来的甜酒,不但酿子多,水泱泱的,而且还味美甘甜,醇香扑鼻,令人啧啧称赞。
故乡的甜酒,故乡的情,故乡的甜酒,暖人心。
可以说,在我年少的时期,每年春节时节,我家招待登门拜年,送祝福的乡邻乡亲和亲朋戚友,母亲都会给客人每人煮一碗甜酒桂圆冲蛋,或一碗甜酒打荷包蛋,或一碗甜酒糍粑蛋什么的,让大家享用着过年的美味,过年的欢乐。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我年少的感受中,母亲每年过年酿制出来的甜酒,不仅弥漫着浓浓的年味,而且还充满人间的温馨!
记忆中,在我年少生活过的农村老家附近,居住着两户五保老人。一户五保老人,姓乐,小时候,我称她乐奶奶,另外一户五保老人,姓舒,我叫他舒爷爷。那些年,每到一年一度的春节来临之际,母亲都会怀着一颗慈爱之心,给两位老人每人送去一些过年的糍粑、个子粑粑、甜酒什么吃物。
在我只身离开农村老家,栖息城市打拼的二三十年时间里,母亲每年过年的时节,仍然是一如继往地行善向暖,给左邻右舍的几户贫困户,送去她亲手酿制一些甜酒什么的过年物质。
几十年来,母亲酿制的甜酒里,醇香飘溢,甜蜜诱人,年味浓蘸,醉美了串门的乡客,更醉美了我老家的乡村!
糍粑飘香
进入隆冬,又到了我的家乡——湘北地区千家万户的城乡居民,开始在家中酿甜酒、打糍粑、做团子粑粑和吊浆粑粑的时节。这是我老家城乡每年进入冬季后,为了迎接一个款款到来的盛大春节,营造年味的一种浓烈气氛。随着甜酒粑粑香满屋,每家每户风吹与挂晒的腊鱼腊肉的香味也就相继飘溢,年味也就开始浓酽起来。
在我的一生中,我吃过三代人酿制的甜酒与粑粑。在我的孩童时代,流年的冬季一到,爷爷奶奶就会给我们一家人忙着拍甜酒与做粑粑。那时节,每年入冬以后,爷爷奶奶不是淘了米在石磨上磨米浆做扯浆粑粑,就是淘米下甑蒸饭打糍粑拍甜酒。奶奶把蒸好的米饭,舀一部分放入一只脸盆内,撒上甜酒药粉,将其拌匀,然后再用塑料纸封好,盖上一件旧棉袄,让盆内的米饭发酵酿成一盆香甜美味的甜酒;爷爷呢,就会叫来几个乡邻帮忙,抬来一只石臼,搁在堂屋里,将甑里蒸好米饭,倒入石臼内,让大家每人拿着一根木棒,一齐围着后臼辗转,捣烂石臼里米饭来做糍粑。
在爷爷他们打糍粑的时候,我们兄弟在一旁,每次嗅到石臼内被捣烂的米饭,散发的阵阵香味,便禁不住垂涎欲滴,口水直吞。每到这时爷爷就会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不时地伸手从木棍上抠出一小坨磁粑“欠子”,递我们解馋。甜酒粑粑都已做好以后,我们一家人,又都会在岁暮冬寒的时节,围着火炉烤糍粑,进入厨房煮甜酒,大家都会吃得满嘴留香。但那时节,农村比较贫穷,市场流通又不活,家家户户的糯米都很少。到每年进入深冬的日子,我的爷爷奶奶除了拿来少部分糯米打磁粑外,拍甜酒的食材,都只能是用籼米煮饭来酿制。
时间翻着历史,社会向前发展。当我进入青春岁月的时期,农村已实行了包田到户,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大为高涨,出现了“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新局面,物质流通也由计划经济过渡到了市场经济。在农村与街道的大米交易中,已经出现了五花八门的景象,不但有普通的香米、糯米、籼米。可以说,在这个时期内,每年冬季来临的时候,我的父母亲制作的甜酒与粑粑,全都是用清一色的糯米了。
特别是在近些年来,当我开始进入老年生活的时期里,随着绿色理念的倡导,生态文明的建设,与可持续发展原则的坚持,在每年深冬到来的时节,我老婆酿制甜酒、打做糍粑、加工制作吊浆粑粑和团子粑粑,一概都是用的有机糯米,就连全家人一日三顿煮的米饭,也都是用有机稻米做成的。
故乡的山故乡的水,故乡的甜酒粑粑惹人醉。这些年来,每年冬季来临后,甜酒糍粑不仅是我们家乡的一种传统美食,而且还成为我们家乡人民上市销售,助力乡村振兴的致富佳品。
我农村老家的邻居肖冬福,这几年的冬季,都会事先备好树枝木头,逢上隆冬拍甜酒打糍粑的时候,他就会用干柴烈火蒸煮糯米饭。据他说,这样用传统的柴火蒸出来的,酿出来的甜酒,打出来的糍粑,特别香甜。他们一家人每年冬天拍出来的一窝又窝甜酒,打出来的一盘又一盘糍粑,送往菜市场,特别热销,每年收入超过好几万元。
今又隆冬,流年的春节即将来临,千家方户喜获丰收,甜酒糍粑满屋香。幸福日子哪里来,惟有党恩是源泉!
团年饭香
岁月辗转成歌,时光流逝如水。当我来不及想时间到哪里去了的时候,一年的光阴已从指尖划过,每年一度回家吃团年饭的时光如期而至。在团年饭上,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母亲做的那一道味美飘香的水煮财鱼菜,又叫“蝴蝶过河”或“蝴蝶飘海”。
在乡下老家,一家人在每年过年的团圆饭上,能够吃上母亲做的一道水煮财鱼菜,不但有一种味道鲜美的享受,而且还有一种在新的一年里,财源广进,发家致富的期待。
可以说,在每年的团年饭上,每家人吃上一道财鱼做成的菜,其寓意就是希望来年家里财源滚滚,富贵平安。
自从农村实行责任承包制以来,我的父母承包了家门前的一个鱼塘,每年混养了一些财鱼。每到年前干塘的时候,除了将这些财鱼卖出去外,总要留下来一两条,放在家里的水缸里养着,等到母亲办年饭的时候,捉出来做水煮财鱼菜。
母亲做水煮财鱼菜的方法很简单,就是将财鱼宰杀洗净,取肉切成薄片,摆在碟子中,加上精盐、料酒、蛋清、葱花、姜片和淀粉等,放入事先煮沸开的火锅鱼头汤之中。这样,财鱼肉片在滚烫的汤汁中滚上一个来回,香气扑鼻,味道鲜美的“蝴蝶过河”就可以尽情的享用了。
时如白驹过隙。又是一年春节到。母亲喊我回家过年,说是她的财鱼菜有了新做法。我心想:团年饭上,母亲新做的财鱼菜还是那么鲜美与飘香吗?可以肯定地说,母亲在团年饭上做上一道财鱼菜,期望一家人在新的一年里,发财致富的心愿是没有变的!
作者简介:陈青延,曾用笔名驰远、花香心悦,六十年代出生,湖南省南县广播电视台副科级干部,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家协会会员,湖南省劳动模范,一九八三年开始写作,有作品散见《散文百家》《牡丹》《百花》《岁月》《参花》《散文家》《北极光》《西部散文选刊》《中华文学》《小溪流》《湖南文学》等两百余家报刊。现居湖南省南县,闲暇之余,码一点文字,自娱自乐。
联系电话:020-81368256 粤ICP备19066410号-1 联系邮箱 : nsj168@yeah.net 联系地址:广州市越秀区人民北路871号
版权所有:广州新世纪艺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