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Contact us

联系电话

020-81368256

工厂地址:广州市越秀区人民北路871号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分类

徐霞客在异乡过大年

发布时间:2024/1/8 13:27:38

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钟情山水,纵情山水,晚年仍然行走在广西、贵州、云南等地。即便是过年这样的大节,他也只能到地随地,或在寺院就一锅清汤解决,或在农家就锅烹煮自带的肉食。翻开《徐霞客游记》,就可以看见,1636年、1637年、1638年间的除夕,徐霞客都在离江阴老家几千公里的异乡渡过。

1636年12月30日,徐霞客曾经从永新溯流而上,经草市垇来到澧田,他的目标是武功山。这一年徐霞客已经49岁了,49岁在现代不算老,但在385年前的明朝,真的属于不能随便乱跑的年纪了,但徐霞客还是如众笏朝圣,带着顾仆与静闻踏上了万里遐征的旅途。我在徐霞客的家乡见过一幅别人给徐霞客的画像,长松巨石,廻溪断岸上站着的徐霞客,尽管衰病压身,仍然目视远方,肩披长巾,双袖飘举。远方在徐霞客眼里化为水域与遥天,在他的胸中燃起无尽的冲动。古人尚幻想,喜探究,徐霞客就是著名的代表人物,不仅行走,他还笔耕不辍,随时随地寻找笔墨舞台,记下行程中的发现与收获。更多的时候,他还要完成类似探险的活动,登险峰探岩洞对江河进行溯源,对古碑进行抄录与注疏。倘若不是他胸有山川丘壑,怎能做到如此磅礴恣肆

因为是除夕路上行人稀少,要回家过年的游子早就到了家里。徐霞客本来要去武功山但路还远,他怕天黑赶不到目的地,于是不顾疲累到老街找旅馆。没想到旅馆要么满员,要么过年关了门。他只在老街的路边徘徊,一时想不出办法。忽然过来一位刘姓客人,他打算去南都找当朝礼部刘元震。看到霞客愁眉苦脸,问其原因方知是当朝地理学家徐霞客。姓刘的客人对徐霞客说:“你不远千里来到永新,怎么能让你没地方住?来,我带你去找我的本家。”于是,这位姓刘的热心肠人就把徐霞客带到了他的族人刘怀素家。让徐霞客甚是惊讶的是,刘怀素家住房宽敞整洁,虽然不是旅店,但却是很好的一处隐居者的庐舍。刘怀素是一个未仕的读书人,他热情好客,见族兄带着徐霞客来到家里,便拿出自己酿造的冬酒,炒了几个好菜为他们洗尘接风。好在徐霞客也带了些肉食,也就少了些生分。两人边喝边聊,大有相见恨晚之感徐霞客在其日记里写道:“竟忘逆旅之苦”。整夜都听不到爆竹声,这山村是多么地寂寥啊!可是有酒,有一起举杯的人,这个异乡的大年夜,倒也没让徐霞客感到什么特别的想家。两人喝着喝着,就迎来了丁丑年新年初一 “众神穿过黎明,万物惊醒太阳”。好在周身疲惫,倒也省掉了暗夜里的浮想连翩。

“丁丑(公元1637年)正月初一日晓起,晴丽殊甚。问其地,西去路江二十里,北由禾山趋武功百二十里,遂令静闻同三夫先以行李往路江,余同顾仆挈被携带被子直北入山。”

即便是大过年的,徐霞客也不可能停下探寻的脚步。大年初一中午前后,徐霞客到达永新县西之禾山赤面峰下禾山寺。傍晚来到安福县陈山村,夜宿陈山村。没有年节的礼尚往来,对于衣简食素的徐霞客倒也没什么,在一片寂静中,时间似乎也放慢了脚步,让徐霞客乡思潮起潮落。大年初二,徐霞客开始攀登武功山,当他艰辛地走完坡陡、林密、路滑、道险的武功山,除了写下了关于武功山奇和险的长篇日记还写下了一首脍炙人口的“游武功山”的诗:“千峰嵯峨碧玉簪,五岭堪比武功山;观日景如金在冶,游人履步彩云间。”当晚徐霞客在一个叫“门家坊”的村落,向一农户家借宿。晚风有晚风的去处,他只与松风相拥而眠。大年初三,天空下起了雨,但徐霞客没有停歇,在当地向导的带领下冒雨抄小路成功攀登武功山最高海拔的白鹤峰,当晚住在山中一茅庵中。徐霞客是个直性子的人,日记当然也就不晦涩难懂,以平铺直叙的方式,更能厘清他与武功山的纠缠。

徐霞客的1637年除夕是在广西上林县的旅途中度过的。因与镇守此地六年之久的参府陆万里有同乡之谊,十二月二十四日,到了上林县的徐霞客给陆万里投递了信,接到信后的陆万里立即命令一名把总拿着名帖来到徐霞客住处,这才有了徐霞客进衙门拜见陆万里的下文。两人交谈甚欢,乡情浓浓,以至告别时陆万里还真有些不好意思,“本来应该留下款待,因为今天有冗务在身,只能明天早晨专门恭候了”。话到这份上,徐霞客已经是感激十分。二十五日这一天,徐霞客在寓所写日记,陆万里送来亲笔信约着去叙谈。在信息不是那么发达的明代,人与人之间的交流除了面对面以外便是书信之间的交流。受古代礼制的影响,书信之间的交流还有各种各样的限制与分类。比如明朝时期短距离之间的书信交流,称为“名帖”。从书信的大种类来看,名帖的定位并不是特别明确,因为其主要起到问候的作用。可是在礼制角度下,官民之间的短距离交流也让名帖成为了一种礼貌的问候。通过文字来进行问候并进行礼仪的表达,大有“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的境界。这位陆万里的老乡,把徐霞客送给他的礼品尽数还来。都认你老乡了,还拿这些就见外了。徐只好再写信强逼对方收下,最后这位老乡只象征性地收下了金谷秋的香卷。下午徐霞客到衙门见陆万里,人家已经悉数给徐霞客准备好了,住的是衙门内的东阁。这还不算,人家陆万里还专门安排了令弟陆玄芝伺候,并有丰盛的酒肴奉上。住在官署的东阁,“乔松浮空,幽爽兼致”,环境十分清雅,更让徐霞客感动的是“陆君供具丰腆,惠衣袜裤履,谆谆款曲,谊逾骨肉焉。”陆万里还给徐霞客出示了新旧邸报,让他了解了许多政坛时事。二十八日,陆万里陪同徐霞客游览了韦龟岩。

除夕这一天,徐霞客只在当日日记中记录了两个字“复雨”。可想而知,徐霞客想做的事情很多,但因为恼人的雨,这一天过得还是有些百无聊赖。对整天日记的两颗字望闻问切后,知道老徐一定是想家了,乡思堆垒胸膛,再写也是满纸荒寒。

随后的日记记载:“戊寅(崇祯十一年,公元1638年)正月初一,阴雨复绵连,至初六稍止。陆往宾州,十一日归。”徐霞客没有描述此次过年的具体情况。当时虽然阴雨连绵多日,但有陆万里的热情款待,这个年还算过得可以。只是正月初一后陆万里远出宾州公干,到十一日才归来。徐霞客只能独游了一些地方,比如独山岩,小独山等等。在上林县的这个年过得很是长。有关上林的记载,多达一万四千多字。徐霞客不惜笔墨,不厌其烦,生动翔实地记录了上林的山川河流、岩溶地貌、生态植被、风土人情甚至边陲防务,为后人研究上林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史料。或许由于山川地貌让他动容,也许是参将陆万里待他“谊如骨肉”,日记里处处都透露出对上林山水的浓浓眷恋。只到二月十一,东道主的陆万里才在衙门后山的亭子为徐霞客饯行。那是一个美好的晚上,月光皎洁,松影零乱。徐霞客也是大醉了一场。等他醒来,已是第二天早上,陆万里相送的厚礼以及马牌、推荐信等一应俱全,极尽难舍难分情谊,两人彼此讲定日后长期相会。

1638年末,徐霞客经过两年多的长途跋涉,到了云南鸡足山。徐霞客十二月二十二日傍晚到达鸡足山,宿于大觉寺。鸡足山为我国佛教圣地之一,庙宇极多,有72峰72寺,崖壑泉涧数不胜数,丰草茂林遍布。霞客深爱此地,与许多僧人结莫逆之交。他走山路,赏寺院,访朋友,抄碑刻,录题诗,貌似闲适,却也繁忙。有时得持火把夜行,有时荆棘丛中找不到归路。

二十九日这天,徐霞客在悉檀寺吃了饭,和沈公以及其他几位僧人一同游览街子。年节前的这一天街子人海如潮,徐霞客买了双鞋,吃了一小盆面,然后继续录写碑文,因碑文没录完,便决定住兰陀寺禅榻睡卧。这时候取卧具的顾仆回来,转告弘辨的话“明日是除夕,幸早返,毋令人悬望也。”霞客闻之,“为凄然者久之。”

除夕这一天,梳洗毕在兰陀寺吃饭。仍然录碑文,然后来到莘野楼。沈公早等候在那里。沈公与儿子一起操刀的除夕晚餐是青菜煮芋头,虽然清苦,却也因为好友的真诚,让徐霞客甚是感动。这一晚,徐霞客还要回悉檀寺住,莘野挽留道:“同样是天涯地角,何必以寺院、静室这界限了“。说完就带徐霞客来到楼上北间,这个房间可俯瞰重重山壑。群峰攒聚,谷壑盘曲,临睡前,徐霞客饱游饫览着奇绝的岩岫,古寺孤寂,山径了无人踪,肃静一片,更觉寒冷。

“三十日早起盥栉梳头而莘野至,相见甚慰。同饭于兰陀。余乃录碑,完而莘野已去。遂由寺循脊北上,其道较坦,一里,转而东,一里出莘野庐前小静室。又半里而入莘野楼,则沈公在而莘野未还。沈公为具食,莘野适至,遂燕通“宴”招待客人其楼。义子躬执爂,煨芋煮蔬,甚乐也。莘野恳令顾仆取卧具于兰陀曰:‘’同是天涯,何必以常住静室为分。余从之,遂停寝其楼之北楹。其楼东南向,前瞰重壑,左右抱两峰,甚舒而称。楼前以桫松连皮为栏,制朴而雅,楼窗疏棂明净。度除夕于万峰深处,此一宵胜人间千百宵。 “

“此一宵胜人间千百宵,”道出了徐霞客对鸡足山过年的感激之情。屈指一算从1636年离开江苏老家,已经3个年头,徐霞客不由得心生感慨。也就在当日,徐霞客先拜访了几位友人的静室,随后游览了念佛堂周边的龛、峡等景,并与朋友“共为清谈瀹茗”,过得十分充实和愉悦。只到正月二十二日,徐霞客才接受丽江府土官木增的邀请离开鸡足山,其间徐霞客在悉檀寺过了元宵节,这是年的续篇,也是一个春节的高潮部分。 “灯乃闽中纱围者,佐以柑皮小灯,或挂树间,或浮水面,皆有荧荧明星意,惟走马纸灯,则暗而不章也。”徐霞客受邀观灯饮茶,在以青松毛铺地的席上,“前各设盒果注茶为玩,初清茶,中盐茶,次蜜茶。”喝着茶,徐霞客不由自主地又想家了。“为黯然而起,则殿角明蟾,忽破去露魄矣。”徐霞客神情沮丧,悄悄起身离开了热闹的茶局,抬头,适才被浓云所掩的明月,洒下了淡淡的清辉。


联系电话:020-81368256 粤ICP备19066410号-1 联系邮箱 : nsj168@yeah.net 联系地址:广州市越秀区人民北路871号

版权所有:广州新世纪艺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