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Contact us

联系电话

020-81368256

工厂地址:广州市越秀区人民北路871号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分类

月光一样的乡愁(散文)

发布时间:2023/10/16 10:50:12

2023929日,时值中秋,我一位曾经于塞北军营戍边的老兵,从武汉乘坐高铁直达广州。

   少顷,一张南下的车票刷出了抵达的心愿是夜,月辉落在一位诗人的眉宇上,稍安顿下来,在靠近河汊边的烧烤店,我和多年不见的好友开怀畅谈——窄窄的石冲、弯弯的乡径、小镇上驻扎的连队、鸽子飞往的军中小路,还有那晨练中的伍仙桥,一点一滴的心语像汩汩流淌的清泉,一下飞出那么多布谷鸟布唱的歌声,不一会儿,池水中的小鱼儿稍稍伸了一下懒腰,月亮就开始圆了起来。

坐在五光十色的街灯处,目光清晰如昨,你解读金台历练的一段过往,我奉上红色淬火的诗篇,七月在那样的兵营,如同眼前营区炯炯穿越的目光,那些鲜艳夺目的红,与持枪守卫战士的钢盍,一连放唱响亮的笛音,墙脚的木棉花牵出橄榄绿,秋光打在红枫叶的脸上……每一段演练和铺设,似乎要把那流火从帽沿上溢出,溢到珠江畔,发出火红与蓝色交织的镰齿之光。

    时值中秋,他乡的月亮画出与故乡同样的圆。一阵愉悦交谈中,当我俩的目光对视,达道路上喊醉的月色起草诗笺。夜光饮喝着杯盘中一盏盏对酒的歌,泛出春天一样的源头茶香。仿佛与源自一九九一的武汉精武鸭脖、新洲老家黄亮的汪集鸡汤,对着将进酒贵州王子的传世佳酿,对着往来穿梭的人流,泡出一杯杯释怀的青翠,有些憨憨的月色爬上来,与这些南来北往的乡客,在母亲的唠叨和叮嘱中,杂糅出夜色中一曲难忘的乡景,连醉心于此的一条绵延街道和江流,也一起喝出了春天的油亮。

又是一个俊朗清晨,微风漾荡脸颊,一尾鱼儿游曳在清露中,我有些惊叹大院里的几株绿萝,竟附和着秋日的鸟鸣莺啼,告诉青春的宅院篆刻402的标记。离阳台不远处的一只秋雁,赶忙衔来报早的晨光,与一群欢跳鱼儿一起,把我引领到年轻时守卫的边陲,仿佛咕噜棒棒糖一样的乡音。

这儿不知是谁镌上一幅古长城壁画,把一尊坚实的铜墙注释成令人歌颂敬仰的伟大中国。这儿萦绕清新水竹、古树、富贵菊和一种新的军中翰墨,呷出戊边卫国南海北疆守卫者们的红色畅想,哨位那样定格南国英雄岛礁和驻扎在津京门户上的庄严与神圣。那临街一连串小吃烧烤、云吞面,借月光抒就一首首军民联谊如水情深的手抄诗。只有头顶上的星星和播报故园情的雀鸟们仍知道,这夜一位热爱南疆军营的军旅诗人与一打好友,在夜幕下交杯碰盏,继续用银镰收割盘恒于白马寺路一把把纯粹地道的乡音,且精神饱满地把一条红色之旅骄傲托举。

你说我们来时的相见,亦如日子在温水中煮熟的海鲜,同样带动一壶壶开启明光煮酒东北限定的冻米椰椰、美蛙鱼头和爽麻鲜辣,以及川系青年的爆款炒,把撇脱、吹壳子、坝坝子和走人户们的涮坛子,拽实中嗨翻通向月光深处的那条大道。马路边香飘四溢出大凤鲜鸡煲,一壶大红茶泡浓了为军惠民的通江路道,托起无比幸福荣光。还有那皎皎月光下,喝出河涌恋恋不舍的珠江,荡动水系中一艘撑划月夜小渔船的情思,并由此淘得儿时红辣椒似欢快故园情一席暖。

也是这般夜,随一路凉爽清风,亲抚豫香居和莲香楼,与路边沿线音乐吧及遇见小面的烧烤木屋,舔犊舌尖上的狂欢。这些人文与广式风情底蕴,将无限可能的商街激活,还有狭裹着现卤坊、竹园和三角梅的芬芳,孵化出如浴春风、融通古今的潮流秀场,营造一街乐园的意境,歌向了大马路上一猎猎迎风招展的五星红旗。

当我捏一把夜色中堆积的渔火,奔向大良方向,看见南丫、石州、港区等这些在广珠西线上悬挂的创新路标,飞扬的思绪很快穿过熟透的村庄,被擦亮的古镇沙湾、长鹿农庄和位于道路起点至终点处的风景龙湾,将成片巴蕉树和摘枝的农田,卖力推向了生态般诗画的宝墨园。

你看园区内国防绿渗透的喋血,映染朝霞明艳的殷红,倾颂凭海听风的铁血河山和焕新天地;沙面路旁的银杏树和九里香,仍刻骨铭心地记述着以民为贵、开仓放粮的典故;地摊上兜售的布丁、暴打渣男和巴士柠檬茶,正饮喝出广东万里碧道;紫坭河与匠心独具的一处处精细雕琢,镌刻砖石之上千年长存的风骨,让逍遥岛紫竹居的清风留人间,那些争春吐艳花卉树木,和凤鸟清新鸣壁,就此烘托出一座城市名震千古的至孝,至少可以把这儿享誉岭南詹园的廿四孝的孝道文化传播极致,如果父母带子女来此,可通过古代那些生动配图感天动地的忠孝故事现身说法,使这些传承天下的经典很好昭示和启迪世人。

依然是以诗煮酒的南方,水草般神游的我,在云龙戏水处静听天籁之音,见到了最钟爱的莲花池,荔景桥下嫦娥奔月的水晶宫和仙洞,一入瑶琳梦幻般的奇境,涵盖所有莲韵,且将竹林、荔枝树、荷花池,与一枝独秀的风情游船码头,引向相惜缠藤、荔岛和玫瑰花海处。榕树上悬挂的红灯笼、昆仑雪山泉水、熊猫山上的蝴蝶和一只只金鱼,还有桃园结义的一棵棵水浔,也让一方云阁和牌楼散发古色清香,仿佛令人进入古风盘云般的神游,一切都醉在那四季风和日丽中。我来此正好碰上番禺的水节,桥头有风追来,随熙来攘往踏歌的各色人流,入水莲花和玫瑰园逗遛的镜头时,最怕一绺白发凋走日渐苍老的容颜,水调歌头我欲托一处秋云,在那流花和天后出巡的地方,收捡一处被风烛和啃噬的流年,抢夺船头惊艳的水色。

顷刻间一见如故清心俊朗的九龙桥,柳敲传书中的七夕银河会,还想将孑然一身的我,从冰冻糖水、罗汉果、菊花膏、黑凉粉与椰汁西米露,乃至知遇大叶榕的幸运中抽身。这个响午,我走进类似诗诗农家馆,叫上鱼皮角和沙湾姜撞奶,同季节流转的风向那样,在看得见的秋高遇山记的旅路上,悠然淘得剩下的那一碗细叶榕的诗歌。还有黄埔燃起的一段记忆烽火,将过往一把镰刀和一柄铁锤锻打的磨亮,在那样一面鲜亮的锤镰旗下,千磨万砺的一段红色烙印,叫苦难的年岁交出一根老冰棍和手摇小糍粑甜蜜咀嚼的好时光,辉映一篝灯火昭昭的日月。

我来时这里堆积的人流如织,在乘坐蓝海豚游船夜巡时,一艘呼出语感音乐的江轮,朝奔月的嫦娥说一些暖语,搅动穿江而过的海印大桥;涌动云天的江水,也将故乡拖往这里的一盏渔火贴紧,亲唤江面上美丽的胡姬花与登船口的夜风,猛然提醒沿线特殊使者红花郎,提醒月夜鸟群绕飞小蛮腰,端出一个活灵活现的水上村庄,将一位吸吮甘甜乳汁的婴孩,在船头船尾送入城市喃喃梦呓中。亦如这每天清晨叫早的南飞雁,和着下弦月打开装载美味的红薯、粉条、玉米、小笼包……喂饱一个诗人饥肠辘辘的肠胃,写就吃住行和念在广州有着朴实情感、且与同根生的家乡滋生共有乡愁的明月诗。就连看了明月煮酒的诗歌教过高三的老校长同学陶春,也深有感触叹道:诗人李勋追思古今、神游天地,尤其是记述戎马生涯和展阅烽火狼烟饱含深情的诗句,抒写了对军人的礼赞和祖国的讴歌,唤醒了读者对美好生活的珍视和对和平守望的崇敬之情。

处处灵醒的都是那流动的诗韵………

我要说北国边疆守卫的雪,与南方耸立的巴蕉树,都是神圣的代名词;月光下的哨所与岗楼里的卫兵都是军绿的布展,都是为了壮就固若金汤壮我军威国威的祖国长城,于是我把情有独钟寄托相思的这一轮明月常常带在身边。

真的,走过这夜连心的枫桥,我内心储存的月光如同站岗的土兵,想家乡、想战友、想恋人,常常在钢枪弹道中亲昵如水月华。当这轮月亮长得又大又圆的时侯,我就不由自由地感叹,这些日渐爬上眉头且驻扎在心底念叨的乡景,就开始在每一明亮的心中生根、发芽、开花和结果。

嗯嗯,现如今女儿女婿驻守的战略支援部队不禁使我的思绪更加浮想联翩,只片刻间,就一下展开了40年前我奔赴千里冰封北国海疆守岛的那段难忘军旅,而今穿越时光隧道,耳旁仿佛仍清脆回响当年声声军号吹响的塞北恋歌。时间也就这般定格于1983年一个初冬的上午,我站在海面船舱的一侧,面朝大海,接捧那场渐渐落在心原的塞北的雪,领花和着雪花,灿烂了我一身笔挺的绿军装——军营的记忆,就是这样无论深刻在哪里,都是一件极浪漫而纯美的事情。

记得那时,我们这些南方籍的小战士,总是欢喜地与来自北方的战友们一起,在带着浓重东北口音指导员的带领下,排着整齐划一的队列,喊着列队口号,一路徒步向团部走去。冬天迎面拂来刺骨的寒风,总爱突袭一身裹得严实的军大衣,刮得人眼脸青鼻涕直流,那双紧捂的耳朵好像稍一碰就会掉下来,当我们一路顶着寒泠快步返回连队时,欲用沼气上的温水一解行径的疲劳,哪想一见室外的冷气,那水却一下结成了一层生硬的冰块。

日子也不仅仅只有寒冷,暖人的海岛人家的土炕上,温一壶老酒,啃一口香甜的玉米棒,外加一盘蘸酱的大葱、热气腾腾的水饺和一蒸笼白馍馍,就可觅到渔民们一日最好的美餐。军民一家亲,那位熟悉的大娘总是热情地给我们分享她做的馍馍,我们总是不好意思笑着婉拒大娘的一番盛情。

小岛冬日的阳光,漫上了那一艘于海上登陆的军舰,舰舱边一排排浪花拍打,仿佛回响昨夜年轻水兵出征的进行曲,一位红扑扑脸蛋的小老乡,手中紧握的那一封家书,和这海面上不停跳跃的浪花,搅暖了一对恋人心头的热语,也连着家乡大陆与这守卫海疆想念之情。

还有海边拾贝的趣事总是令人那么难忘。我们的连队就坐落在海岛的脚下,距海边也不过几百来米远,每当潮水退下时,我就和要好的战友们一起赶海去捞海味,每一次都是满载而归,踩在松软的海滩上,听着海面上掠飞的一群海鸟亲切地歌唱,看着铁桶里满满的海味儿,心情无比惬意。夜幕降临,看着天边美轮美奂的霞彩,一边啃吃着香浓味美的海鲜,一边扛着钢枪,哼着快意的小调,踏上了返回哨所的那条小路……

月儿照亮了哨位,远天的星星眨着顽皮的眼晴,我们收敛起白天的丝丝笑容,留给夜空一副庄严的神情,因为我们知道脚踏的是祖国神圣的海礁,坚守的是黄海之滨的祖国第一哨,陪伴的海鸟、军帽上的红五星、枪刺的明晃和头顶的月光,闪动的都是守边卫士难得的特殊使命与荣光。

站住!口令!,不放过任何一点风吹草动,我紧握擦亮的钢枪,严密地注视着夜幕下的正前方。革命战士,原来是连长查夜,我紧绷的神经放松了下来。披上这件大衣吧,天气怪寒冷的,听着连长暖人的问候,一股暖流顿时在心中弥漫开来……

哨位海浪星辉明月钢枪,还有连长的一席暖语,组成了那一夜海疆最动听的守卫的诗章。

军营生活中总有很多浪漫的趣事。记得有一晚,朗月照在队部的操场,随着嘟嘟嘟一阵划破夜空紧急集合的哨声,把我从梦中惊醒,我立刻翻身起床,紧穿衣、打背包、背行装,当战友们齐刷刷列队入场时,笨拙的我还闹出了把棉袄当棉裤穿的笑话,现在想起依然觉得好笑,好像是昨天发生的事情。

和战友一起的日子以及1983年下着的那场暖雪,深深地刻在时光的记忆里。打靶场,迎着一轮初升的红日摸爬滚打操练;出海的战舰上,吭吭铿锵有力的曲调和踏浪歌;惊涛拍岸的港囗处,筑起了军港最牢实坚固的码头;守望的哨位,深情注视头顶蓝天和夜空升起的亮亮明月;拾贝壳的海滩,卷起衣袖,偶尔也释放一下兵营难得的柔情……而今穿着国网铁灰工装,头顶那红蓝镶间的工帽,在故乡这片辽阔充盈的土地上,带着对远方兵营哨所的眷恋,和着那落在唇沿的白雪,登上了遥望的铁塔,此时不见咕咕的大雁和海燕,喝不到高粱老酒,我的身躯也不再是当年那般刚果挺拔,但思念却随着时间的过往越来越浓,唤一只只越过江南翩飞的鹂鸟和黄鹤,吟诵北国之春塞上一曲曲最美妙动听的恋歌,还有什么能比得上那片充满思念的海水,以及那段绿意葱茏的季节呢。

这不,往事历历在目,回望的那只放远风筝一直牵着思念。就是当年青春季串起的像海螺一样守岛故事,摇响一阵又一阵故园怀想的风铃。此时的明月夜,站在这殷红鲜血浸润的南国疆土上,就有了内心抑制不住的掩卷深思,一次次萦怀和驿动我秋雁般放唱的眷恋之情——还是那最初晶亮的雪,南方报春鸟和秋收时节大雁浩荡的明月,寄托着我的乡恋,确切地说,我的电网职业,就是一个锻造明月之光的人。这般明月般的乡梦,可是洒满一地的月光铺展出来的吧?是呵,拨开岁月的迷雾和笼罩的云烟,一场又一场欲火熏身的战争,被托起的和平鸽唤醒,是那坚如磐石的血碎黎明:广州起义、广州保卫战、广东战役,中共三大火炬,踏着战天地、泣鬼神的前行的足迹,红色印记中的光辉历程,迎来解放区明朗朗的天空。直到改革开放的风吹拂南中国大地,中华雄雄崛起的盘龙之地起砥砺奋进的宏图。

是的,恍然间,我这才真切印证了,人生起起伏伏不过几十年沉浮的光景,一再踽踽穿越日子的风华,广州和外长山列岛大连长海守望的岛礁,都是留给我的几度明月乡愁。难忘那2023的中秋夜,在那里临近的达道路、珠江宾馆、广州大道和岁月流转的河汊,都给了我诗意的表达,后来的宝墨园、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大沙头游船码头、小蛮腰是另一个生命支撑的光点,始终觅寻星火大地滚滚狼烟淬火的轨迹,始终听得见碧洗长空裂石穿云的心声,一任晓风蝶唱饮喝那幸福的源泉,把一切祈祷的美好亨饪成旅路不同的视觉和美味生态,月夜、钢枪、岗哨、小桥、流水,还有连接民生的烧烤摊位,还有那遥寄乡梦的酒,真情处唱晌义勇军进行曲和镶嵌红五星的祖国,真令我和洒满一地的月光都醉了…………

 

作者简介:李勋,原名李双全,本名李勋学,鲁院电力作家高研班学员,中国电力作协和湖北省作协会员,武汉市新洲区作协副主席,受邀担任《诗人周刊》副主编、《阅读时代》特约撰稿人、《今古传奇》光芒编委等。先后在《诗刊》《北京文学》《星星》《脊梁》《长江文艺》《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南方日报》《湖北日报》等报刊发表作品500多万字,诗文被收录多种文摘和高初中课本读物,获《诗刊》《星星》《中国作家》全国各类参赛大奖50多次,著有文集多部,创作多首歌曲唱红网络。

 

联系电话:020-81368256 粤ICP备19066410号-1 联系邮箱 : nsj168@yeah.net 联系地址:广州市越秀区人民北路871号

版权所有:广州新世纪艺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