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分类
联系我们
Contact us
联系电话
020-81368256
工厂地址:广州市越秀区人民北路871号
发布时间:2025/3/29 9:16:49
智人谋机醉
——吕国英哲慧诗章鉴赏(72)
艾 慧
智人谋机醉,慧者润神闲。
着觉方可渡,妙缘善因牵。
吕国英先生的这首五言短章,以凝练的语言构建了智与慧、觉与缘的哲学张力,展现了其“哲慧诗章”的典型风格。
世俗机巧与超然妙悟的对照
首句“智人谋机醉”以“智”为切入点,暗喻世俗智识的局限性。“谋机”指向对权谋、机巧的执着追逐,而“醉”则暗示沉溺于功利世界的迷失状态。这与吕国英在其他诗作中批判的“弱智诚可悲,无知尚可教”(《自醒慧觉笑》)形成呼应,共同揭示理性异化的困境。次句“慧者润神闲”则转向更高维度的精神境界——“慧”,其核心在于“润神”,即以灵性滋养生命,以神悟通达天地。“闲”非消极避世,而是庄子“逍遥游”式的超然,呼应其诗“随然庄周美,游艺子昂叹”(《谁思故我在?》)中对自由精神的追求。这种智与慧的对立,实为吕国英“气墨灵象”理论中“形而下”与“形而上”分野的诗化呈现。
灵性觉醒与生命境界的升华
后两句“着觉方可渡,妙缘善因牵”转入对生命救赎路径的探讨。“觉”是吕国英哲慧诗学的核心命题之一,既包含禅宗顿悟式的灵性觉醒,亦指向其“超验审美”理论中精神维次的跃升。此处的“渡”具有双重意涵:既是对世俗苦海的超越,亦是对艺术境界中“灵象”彼岸的抵达,与其“艺法灵象”的终极艺术规律论相通。而“善因牵”则以佛家因果观为底色,强调生命境界的提升需以善念为基,与《道法自然寂》中“德行无为和”的伦理观形成互文,展现其融通儒释道的思想底色。
传统形式的现代哲思转译
形式上,此诗延续吕国英五言诗“不拘格律而重意蕴”的特点,四句两联的结构看似简朴,实则暗含严密的逻辑链条:前联呈现问题(智与慧的对立),后联提出解方(觉与缘的因果)。这种“问—答”模式与其《问命天年》中“冰火无春极上极,疫战萧条难愈难”的复字诗结构异曲同工,体现其以传统诗体承载现代性思辨的创作自觉。语言上,“润神”“妙缘”“善因”等词汇兼具古典雅致与哲学抽象性,呼应其“诗贵哲思润灵慧”的立论,形成“简句深意”的美学特质。
在哲慧诗章谱系中的定位
此诗可视为吕国英“精神实现”命题的微型诗化表达。相较于《大国重器》中对民族精神的宏大叙事,此诗更聚焦个体灵性觉醒;相较于《活出真理帝》中复字修辞的智性游戏,此诗则以意象的凝练与哲理的深邃见长。其核心精神与《自由灵魂道》中“高维尽通达,慧悟妙逍遥”一脉相承,共同构成吕国英对“人类主义赢”理想的价值注解——唯有超越功利智识,以慧觉与善因重构生命意义,方能抵达“气墨灵象”所喻示的艺术与精神之至高境界。
此诗虽仅二十字,却浓缩了吕国英对智识异化的批判、对灵性自由的向往、对因果伦理的沉思,是其哲慧诗学“以诗证道”的典范。在当下物质主义泛滥的语境中,这种将传统诗学与现代哲思熔铸一炉的创作,不仅为汉语诗歌开辟了新的精神向度,更为个体生命提供了超越性的审美启示。
附
吕国英 简介
吕国英,文艺理论、艺术批评家,文化学者、诗人、狂草书法家,原解放军报社文化部主任、中华时报艺术总监,央泽华安智库高级研究员,创立“气墨灵象”美学新理论,建构“哲慧”新诗派,提出“书象·灵草”新命题,抽象精粹牛文化。出版专著多部、原创学术论文多篇,撰写哲慧诗章两千余首。
主要著作:《“气墨灵象”艺术论》《大艺立三极》《未来艺术之路》《吕国英哲慧诗章》《CHINA奇人》《陶艺狂人》《神雕》《国学千载“牛”纵横》《中国牛文化千字文》《新闻“内幕”》《艺术,从“完美”到“自由”》。
主要立论:“灵象”是“象”的远方;“气墨”是“墨”的未来;“气墨”“灵象”形质一体、互为形式内容;“艺法灵象”揭示艺术终极规律;美是“气墨灵象”;“气墨灵象”超验之美;“书象”由“象”;书美“通象”;“灵草”是狂草的远方;诗贵哲慧润灵悟。
联系电话:020-81368256 粤ICP备19066410号-1 联系邮箱 : nsj168@yeah.net 联系地址:广州市越秀区人民北路871号
版权所有:广州新世纪艺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