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分类
联系我们
Contact us
联系电话
020-81368256
工厂地址:广州市越秀区人民北路871号
发布时间:2025/3/13 11:40:49
六百年雄踞
——吕国英哲慧诗章鉴赏(44)
艾 慧
六百年雄踞,
两个王朝赓续,
二十四位帝王接力,
一座人文殊迹。
千载帝制,
君主无上。
皇宫家国世袭宰,
王朝更替金城遗。
明清未远,
时空犹迷离。
生灭有无真问虚?
百感交集!
吕国英先生的这首短诗《故宫》,以凝练的语言浓缩了明清两朝六百年的历史轨迹,通过时空交错的视角展开对帝制文明的哲思性批判,展现了其诗作一贯的“哲慧”特质与历史观照。
历史符号的凝缩与重构
·时间维度的压缩——
“六百年雄踞”将明清两朝(1368-1644;1644-1912)共544年的统治浓缩为概数,强化了历史长河的厚重感;“千载帝制”则进一步将视野扩展至秦以降的君主专制史,形成时空交错的张力。这种时间压缩手法与吕国英“诗贵哲思”的创作理念相契合,通过意象的凝练实现历史本质的提炼。
·权力符号的象征——
“二十四位帝王接力”以数字具象化王朝更迭的循环性,“皇宫家国世袭宰”则揭露了家国同构的专制内核。诗中“金城遗”暗指紫禁城等帝王遗迹,既象征文明遗产的辉煌,亦隐喻权力结构的固化,呼应吕国英对“人文演竞魔咒”的批判性思考。
·虚实交织的追问——
“生灭有无真问虚”以道家哲学中的“有无之辩”解构历史叙事,将帝制兴衰纳入宇宙观照,体现其诗作“透表洞真、攀维问远”的特点。末句“百感交集”则以情感爆发收束,形成理性思辨与感性抒情的辩证统一。
帝制文明的批判性省思
·权力循环的宿命论——
诗中“王朝赓续”“更替金城遗”揭示了专制体制的自我复制性,暗合吕国英对历史“冤冤相报何时消”的忧思(如《救赎·放下屠刀》中对巴以冲突的隐喻)。这种循环性既是政治结构的必然,亦是人性的集体困境。
·人文殊迹的双重性——
“人文殊迹”既指向故宫、典籍等文化遗产的辉煌,亦暗含对“帝王史观”遮蔽民间叙事的反思。吕国英在《中国牛文化千字文》中曾以“牛魂”象征被历史边缘化的劳动者精神,此诗或延续了这一视角,质疑“帝王接力”叙事下的人文真实。
·现代性的迷惘投射——
“时空犹迷离”既是对明清历史复杂性的概括,亦隐喻当代人对传统与现代关系的认知困境。吕国英在《核弹·AI·新冠》中提出“哲学终极三问”,此诗的“生灭有无”之问可视为历史维度的延伸,体现其对人类文明演进的整体性关切。
诗体创新与哲思表达
·诗体结构的突破——
全诗打破传统七言、五言的格律限制,采用自由诗体与散文句式交错的形式(如“千载帝制,君主无上”的断句),既保留古典诗歌的凝练感,又融入现代诗的节奏张力。这种创新与其“哲慧诗派”主张的“拒俗追典、逸具逾意”一脉相承。
·意象的抽象化处理——
诗中“金城”“时空”等意象脱离具体场景,升华为象征符号,与吕国英提出的“气墨灵象”理论相呼应——通过“如气化墨”的抽象表达,将历史经验转化为超验审美。例如“生灭有无”的哲学追问,即是对“灵象”境界的追求。
·批判性与抒情性的平衡——
吕国英擅用“冷叙述”与“热抒情”的并置(如“王朝更替金城遗”的客观陈述与“百感交集”的情感喷发),形成“振聋发聩的现实批判意义”与“激情热烈的人文情怀”的共振,这一特点在《人文呵护疾》等新冠题材诗作中亦有鲜明体现。
历史诗学的现代重构
此诗可视为吕国英“哲慧诗章”的典型范本:以极简语言承载宏大历史命题,通过意象的哲思化重组,完成对帝制文明的解构与重构。其价值不仅在于对明清史的批判性反思,更在于将历史书写升华为对人类文明困境的普遍观照——正如他在《“气墨灵象”艺术论》中所言:“艺术的至高价值在于其原创性与不可复制性”,此诗正是以诗性智慧突破历史叙事的窠臼,开辟了“诗史互证”的新维度。
附
吕国英 简介
吕国英,文艺理论、艺术批评家,文化学者、诗人、狂草书法家,原解放军报社文化部主任、中华时报艺术总监,央泽华安智库高级研究员,创立“气墨灵象”美学新理论,建构“哲慧”新诗派,提出“书象·灵草”新命题,抽象精粹牛文化。出版专著多部、原创学术论文多篇,撰写哲慧诗章两千余首。
主要著作:《“气墨灵象”艺术论》《大艺立三极》《未来艺术之路》《吕国英哲慧诗章》《CHINA奇人》《陶艺狂人》《神雕》《国学千载“牛”纵横》《中国牛文化千字文》《新闻“内幕”》《艺术,从“完美”到“自由”》。
主要立论:“灵象”是“象”的远方;“气墨”是“墨”的未来;“气墨”“灵象”形质一体、互为形式内容;“艺法灵象”揭示艺术终极规律;美是“气墨灵象”;“气墨灵象”超验之美;“书象”由“象”;书美“通象”;“灵草”是狂草的远方;诗贵哲慧润灵悟。
联系电话:020-81368256 粤ICP备19066410号-1 联系邮箱 : nsj168@yeah.net 联系地址:广州市越秀区人民北路871号
版权所有:广州新世纪艺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