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分类
联系我们
Contact us
联系电话
020-81368256
工厂地址:广州市越秀区人民北路871号
发布时间:2025/3/13 11:29:23
嫉恶如仇皆好汉
——吕国英哲慧诗章鉴赏(42)
艾 慧
嫉恶如仇皆好汉,嫉贤妒能尽小人。
欲令智昏极我控,饮泣吞声苟且魂。
春秋代藉芸众塑,乾坤演进染性尘。
谁惑世风江河下,问君几时格至臻。
吕国英先生的这首哲诗以凝练笔触勾勒出世态人心与文明进程的辩证思考,笔者试着从三个维度进行解读。
层次解析
1. 道德批判层(首联颔联)
通过“嫉恶如仇”与“嫉贤妒能”的强烈对比,构建起“好汉-小人”的二元镜像。进而揭示人性异化的两种极端形态:在“极我控”中沦为欲望囚徒的癫狂者,在“苟且魂”中丧失生命尊严的妥协者,共同构成对现代性精神危机的双重解构。
2. 历史反思层(颈联)
“春秋代藉”四字浓缩文明演进规律,指出芸芸众生既是历史塑造者又是被塑造者的双重身份。“染性尘”暗含道家“素朴之性”的哲学命题,暗示文明进步往往伴随本真人性的遮蔽,形成深刻的文明悖论。
3. 终极叩问层(尾联)
以“江河日下”的意象直指世风颓败,最终将批判锋芒指向每个个体。“格至臻”三字化用《大学》“格物致知”理念,在质问中暗含答案——唯有通过人格境界的自我超越,方能在浊世中开辟精神净土。
思想价值
该诗延续了“诗言志”的古典传统,却赋予其现代性反思——
• 揭示权力意志与犬儒主义这对孪生毒瘤对现代人格的侵蚀;
• 叩问技术理性时代的精神救赎可能;
• 在历史决定论中保留主体性突围的哲学空间。
艺术特征
张力结构——善恶、智愚、历史与个体等多组对立范畴构成思想张力场;
意象重置——“春秋”“乾坤”等传统意象被注入存在主义哲思;
问诘修辞——连续设问打破传统哲理诗的训诫姿态,形成对话性思考空间。
吕国英这首诗堪称当代哲理诗的重要范本,既保持古典诗歌的凝练之美,又承载着对现代性困境的深刻质询。其价值不仅在于犀利的文化批判,更在于将终极追问转化为个体精神觉醒的契机,在解构中暗含重建的曙光。诗中展现的知识分子忧患意识,与屈原“天问”精神一脉相承,构成传统文化精神的现代回响。
附
吕国英 简介
吕国英,文艺理论、艺术批评家,文化学者、诗人、狂草书法家,原解放军报社文化部主任、中华时报艺术总监,央泽华安智库高级研究员,创立“气墨灵象”美学新理论,建构“哲慧”新诗派,提出“书象·灵草”新命题,抽象精粹牛文化。出版专著多部、原创学术论文多篇,撰写哲慧诗章两千余首。
主要著作:《“气墨灵象”艺术论》《大艺立三极》《未来艺术之路》《吕国英哲慧诗章》《CHINA奇人》《陶艺狂人》《神雕》《国学千载“牛”纵横》《中国牛文化千字文》《新闻“内幕”》《艺术,从“完美”到“自由”》。
主要立论:“灵象”是“象”的远方;“气墨”是“墨”的未来;“气墨”“灵象”形质一体、互为形式内容;“艺法灵象”揭示艺术终极规律;美是“气墨灵象”;“气墨灵象”超验之美;“书象”由“象”;书美“通象”;“灵草”是狂草的远方;诗贵哲慧润灵悟。
联系电话:020-81368256 粤ICP备19066410号-1 联系邮箱 : nsj168@yeah.net 联系地址:广州市越秀区人民北路871号
版权所有:广州新世纪艺术研究院